养狗的人越来越多,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想过,养狗意味着什么?不是朋友圈里晒两张可爱的照片,不是陪你散散步就完事。它是一条生命加配网,一段长达十几年的陪伴。可现实呢?流浪狗数量激增,弃养事件屡见不鲜。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数据显示,仅北京流浪狗数量就超过13万只,而全国总量保守估计在4000万只以上。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一只只被遗弃、被忽视的狗狗。
为什么会这样?原因很简单:太多人在冲动中决定养狗,却在责任面前掉头而走。有人嫌狗掉毛,有人嫌狗太吵,有人搬家了不方便,就一丢了之。更夸张的,有些人只是觉得“养狗挺潮的”,结果三分钟热度过后,狗成了他们的“负担”。一句“我实在没办法了”,轻飘飘地甩开,却把狗狗推入了生存的深渊。
对比一下:你买一部手机,摔坏了还能换;你买一件衣服,不喜欢了还能丢。但狗不是物品,它会饿,会痛,会害怕。它不是你生活的“装饰品”,而是一个需要你全心负责的家庭成员。国外有调查显示加配网,美国有近85%的家庭把宠物当作家庭成员对待,而国内呢?弃养率依旧居高不下,部分城市的收容所收容率已经饱和。有人说,这是国情不同。但国情不是借口,责任才是底线。
再来看看另一组对比:有人每天精心给狗准备营养餐,带它体检、遛弯,狗狗活得像“小公主”;有人却把狗拴在院子里,风吹日晒,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。都是“养狗”,差别却是天壤之别。这就好比同样是“当父母”,有人把孩子养成阳光开朗,有人却忽视到孩子自卑孤僻。责任的有无,直接决定了生命的质量。
有人可能会反驳:那我就不养狗不就行了?没错加配网,不养比养了不负责要强得多。但问题是,很多人连“养狗前要三思”都没想过。于是我们看到小区里不断出现的“狗粪大战”,听到邻里之间因为狗狗吵得不可开交,甚至新闻里出现“狗咬人”事件。养狗的人不守规矩,不养狗的人就开始抵触甚至仇视狗。最后受伤的,依然是那些无辜的狗狗。
我们需要的,不只是爱狗的热情,更是理性的冷静。养狗前问问自己:我能不能接受每天固定的遛狗?能不能接受狗狗掉毛、偶尔生病、年老体衰?能不能为它准备十几年的时间和金钱?如果不能,请不要冲动。如果能,那请你做好准备,承担到底。
最后,几点具体建议:第一,建立更完善的养犬登记制度,杜绝随意弃养。第二,加强科普教育,让更多人知道养狗不是玩乐,而是责任。第三,小区、城市要优化公共设施,合理规划宠物活动空间,减少人与狗的矛盾。第四,每一个准备养狗的人,请务必冷静三天再决定。因为你不是在挑选一个玩具,而是在迎接一个新家庭成员。
养狗是一份承诺,不是一时兴起。请记住,你的一念之差,可能决定一条生命的命运。愿每一个狗狗,都不再因为人类的轻率,而流落街头。
校对 廖晴加配网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